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美式中餐(上)

8已有 299035 次阅读  2021-09-23 09:45

李競(Jennifer 8 Lee)的父母年轻时从台湾移民到美国。她在纽约长大,曾留学北京大学,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在《纽约时报》当记者。她的畅销书《签语饼春秋》(The Fortune Cookie Chronicles)以一个诱人的谜题拉开序幕。2005330日,美国彩票史被重写:共有110人同时赢得总值8400万美元的“Powerball”彩票大奖,而以往每次最多三、四人同时获奖。后来才知道,这些中奖者原来都不约而同,根据他们在中餐馆获得的签语饼给的幸运数字购买了彩票。

签语饼是美国绝大多数中餐馆为顾客免费提供的饭后小点心,质地类似蛋卷,小巧元宝状,里头有张印有“圣人言”或预测凶吉的小纸条,包括一串“幸运数字”。美国人对签语饼耳熟能详,中国人恐怕就莫名其妙了。那么,美式中餐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书中李競横穿美国,从东向西拜访了各州的大奖获得者,品尝当地中餐,也探寻签语饼的发明者和发展史。部分历史,部分游记,部分美食点评,部分人物小传, 不仅为读者勾勒出中餐馆在美国的发展演变,而且描绘了华裔移民在新大陆的甜酸苦辣。

美国研究中国食品史的专家海佛德(Charles Hayford)指出,十九世纪,为了在美国社会排华、迫害华人的氛围中让消费者接受中餐,谋求生存,华裔餐馆老板想了各种办法。此时的“美式中餐”基本就是老板将菜单分成两栏,顾客只要从左栏选一种食材,从右栏选两种,然后让厨师混在一起炒一下就成,时称”杂碎”,听来像现在还流行美国的连锁店“蒙古烧烤”(Mongolian BBQ)餐馆的做法。这样的美式中餐不但“安全”,而且弥补了当时美国市场缺乏中档餐馆的不足,因为中餐馆价廉物美,适合中产阶级消费。随着二战的结束,更多的中国食物传入美国,杂碎不再被视为“高级菜”了。美国当时希望成为自由世界的领袖,提倡饮食文化的兼容并蓄。美国的中餐馆中随后出现了自助餐、日本折纸式的白色外卖盒、和签语饼等名堂。尼克松访华带来美式中餐的新一轮变化,引进了所谓“标准中餐”(Mandarin Cuisine),如左宗鸡、酸辣汤。

李競在书中也提到“杂碎”(chop suey)被十九世纪的美国人当成中国“国菜”,传说由清朝大使李鸿章发明,其实是加州的华裔淘金客随便做出来糊弄白人的。在“左宗鸡”一章中,作者介绍了这道鸡胸肉裹上面粉炸成金黄,加上酱油、糖与西兰花同煮,滋味甜酸的“中国菜”在美国兴起的来龙去脉。话说尼克松访华归美后,“中餐”在民间被炒得火热。当时纽约唐人街有两位台湾大厨同时开办湖南餐馆,互相竞争。其中一位大厨借用湖南将军左宗棠的名号,烹调出“左将军鸡”(General Tso Chicken),而另一位则用曾国藩的名头,发明了“曾将军鸡”(General Tseng Chicken)。美国食客更喜欢后者的滋味,但前者的名字却张冠李戴被保留下来了。故事曲折精彩,但美国中餐馆供应的“左宗鸡”显然不是地道的中国菜,更别说湖南菜了。难怪作者到左宗棠老家拜访时屡屡受挫,当地人对这道“美式中国菜”完全闻所未闻。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