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现代文人的“苏州菜情结”(中)

6已有 1487 次阅读  2021-04-12 11:55

苏州食客有福,因为他们不仅能享受美味佳肴,还有老字号的尊严和手艺人的自豪。当年的观前街,据说狭窄得“采芝斋与黄天源两边的伙计可以隔着街心握手”,但无处不凸现出店家的文化底蕴。苏州画家尤玉淇在《三生花草梦苏州》(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中描绘说:“当时观前街的菜馆面店,都是‘响堂’,先吃后付,店内跑堂的本领真不小,报菜下锅,朗朗上口,既有节奏,又有韵味,结帐时候,只要食客走到帐桌旁边,跑堂的就在他身后报出应付的钱钞,全凭心算,反应之快,恰似算盘与计算机,而且决不会算错一笔账目,所以到‘观振兴’去吃一碗闷肉面,也是种享受”。

 

著名包天笑18761973一生笔耕不辍,从与杨紫麟合译《迦因小传》步入文坛起,著译作品二百。他的《钏影楼回忆录》和《钏影楼回忆录续编》动笔于1949年,但直到1971年才完成出版。一本四十万字,另一本十几万字。前者从作者出生一直写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从个人的家庭生活和生平经历,反映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重大变化。我这个外行读来最感兴味的,是他笔下老苏州的饮食文化。比如,他五岁启蒙,仪式非常隆重。外祖家送来一担礼品:一头放小书箱,里面个有一部四书、一匣方块字、其余文房四宝应有尽有;另一头则是一盘定胜糕和一盘粽子,去“高中”之意。而且粽子包得非常特别,一只是四方形的“印粽”,另两只是细长笔管形的“笔粽”,谐音“必中”,都是善祷善颂的讨喜话。第一天上学,又有母舅身穿礼服,亲自带他去拜先生,即使私塾就在一个大门里,穿过花园就是。放学时,先生还要把他的书包翻转让他带回,这是暗喻他“书包翻身”、即读书发迹的未来,讨个吉利。他对故乡食物的精致、民俗的可爱十分自豪,以至于对北京也看不上眼。在他眼里,那里“晴天象香炉,雨天象荷花缸”,饮食也不够精细,当地名点萝卜丝饼、千层糕不过尔尔,比不上苏州的茶食。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