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年俗

5已有 2845 次阅读  2020-02-12 16:53

鲁迅回忆:小时候过年,一大早醒来还没起床就要对奶妈长妈妈说些吉祥话,然后嘴里被塞进一块冷冰冰的“福橘”橘瓣。他那时是官宦人家的大少爷,冬天有橘子吃的话,物质生活也算富裕了,但对“老派”春节习俗依旧不以为然。如今内地现代化、都市化程度大大提高了,各地年节的传统风尚还能保持正宗,绵延不绝吗?

 

童年时期过农历新年有一些老风俗。年前家里“掸檐尘”,清扫干净过年。正月里万事讲求吉利,不能说“病”、“死”之类的犯忌字眼,不能打碎东西。大年初一早上全家一定要吃加了糯米小圆子的年糕汤,取“团团圆圆、高高兴兴”之意,但不像北方人那样吃饺子。有些人家过年还要祭祖或者扫墓。小孩子兴高采烈地去大门口放鞭炮或“二踢脚”。去别人家拜年未必有红包,但一定会被招待吃一碗“鸡子索粉”汤,即水铺蛋与粉丝同煮,象征索利、进取之意,或喝橄榄茶,因为青橄榄形似元宝,暗喻发财。主人将瓜子、花生、糖果之类装在果盘里端出来飨客。上门者送的则不外是香菇、木耳、红枣、花生、核桃等南货或糕点、酒水等吃食,惠而不费。

 

过年习俗很多都没啥道理可言,只是故老相传,约定俗成而已。传统与记忆都是身份的一部分,有人努力维持年节礼俗也是应有之义。如今的年轻人讲究“生活要有仪式感”,过洋节或者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纪念日时也要借鉴、建立一套礼仪,按图索骥,追求的不也正是“祭神如神在”的庄严隆重吗?

 

年俗的意义多半是人赋予的,信则有,不信则无。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