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知饥饱

11已有 5104 次阅读  2018-07-25 11:03

去年班上有个美国学生是希腊裔,信仰希腊正教,还立志将来当神父。他对希腊正教年历中规定的斋戒日执行得非常严格,一年中倒有大半时间每天饿肚子。看他上课饿得有气无力的样子很觉可怜,但事关个人的宗教信仰,老师也难以置喙。又有犹太学生每年三四月逾越节斋戒,穆斯林学生则在九、十月份的斋月中从早到晚诵经、礼拜,太阳下山才能吃一顿。问问各人的感受,除了表达虔诚的信仰,他们说饿肚子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做好功课。

 

对我这个从不曾因为宗教、健康、美丽或其他任何原因自觉断食过的人,以上案例既可敬可佩又匪夷所思。研究食品文化超过四十年的美国心理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洛赞(Paul Rozin)却说,人的饥饿与饱足感本来就由特定文化来定义,而不仅仅为满足吸收营养的生理需求。比如,“失忆症”(amnesia)患者吃过就忘,半小时内连吃三顿午餐而不觉异样,实在撑得受不了才停止。一般人坐飞机,哪怕一小时前刚吃过饭,航班上提供餐饮服务时也照吃不误。这不见得都是出于“不吃白不吃”的占便宜心理,还因为什么时候吃,吃多久,吃什么,怎么吃,和谁一起吃,无一不由我们身处的语境决定。

 

洛赞在墨西哥从事田野调查时发现,有个小镇居民以特能吃辣出名,但那里五岁以下的孩童都不吃辣,而且,即便是成年人也会先吃不辣的饭食再吃辣的。这说明人的口味非天生而是习得,文化的熏陶足以克服人类进化过程中培养的本能。辣味其实不是滋味,而是疼痛的触觉。一般人不会主动寻求痛楚不适感,因为痛代表受伤,为了生存,我们必须避免伤痛。但知道辣味食品对人无害后,身体能逐步适应这种轻微的痛楚,吃辣可带来刺激感和愉悦感,嗜辣也就成为“良性受虐”了。同理,咖啡味道发苦,臭豆腐气味异常。有毒植物多半苦涩,食物腐坏则气味熏人,照理说,进化的本能会让我们趋利避害,敬而远之,但偏偏有人嗜之如命,趋之若鹜。这些口味偏好证明了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的巨大影响。

 

另外,人类心理的一大特点是对经历的时长缺乏判断力。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回忆起当初新鲜有趣的感受,但对其持续多久却记不清。所以,吃第十口和第十一口感觉一样,吃五分钟和吃一小时从记忆的角度来看也无差别。因此,仅凭个人感受“管住嘴”,自控减肥十分不易,而要让客人对一顿饭记忆深刻,应当在最初和最后提供让他们惊艳的食品。

 

洛赞说,吃饭体验其实包括三部分:期待,经历和回忆。有的人每次外出吃饭必点自己最爱吃的同一种菜,有的则尽量尝试不同的饭食,前者更能享受期待与经历,而后者则能收获更多新鲜、丰富的回忆。可见,饮食习惯保守者幸福感更强,而在饮食方面喜欢猎奇、尝新的人回忆、怀旧时素材更丰富。由此类推,吃得饱、吃得好还是吃不饱、吃不好其实都是相对的,流动的,不但与文化传承、宗教信仰有关,还取决于个性兴趣、生活经历。

 

洛赞对法国和美国人的饮食习惯进行比较分析后还发现:法国人吃得少、吃得慢但更享受食物。美国人吃得多、吃得快,尽管貌似更重视食品的营养价值,健康状况反倒不如常吃高脂食物的法国人。对那些有志于或正在节食减肥者,心理学家的研究当有指导实践的价值。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 颜小火 2018-07-25 11:59
    住在内地海鲜贵,难得去海南住了一周,吃海鲜吃得肠胃受不了,只想赶快回来吃一顿家常饭:现在想想,主要还是没有钱,经常在大排档价位的饭店吃饭,重油吃得不舒服。
  • 夜夜笙歌 2018-07-25 12:53
    buttery: 住在内地海鲜贵,难得去海南住了一周,吃海鲜吃得肠胃受不了,只想赶快回来吃一顿家常饭:现在想想,主要还是没有钱,经常在大排档价位的饭店吃饭,重油吃得不舒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