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女人的友谊

6已有 4710 次阅读  2018-06-11 16:52

女人间的友谊特殊吗?怎么能交到新朋友,我们又到底需要几个朋友?该为朋友提供忠告吗?怎么应对朋友的拒绝和背叛?为什么女人特别容易记仇?美国资深心理分析师、粉丝无数的《今日心理学》博客作者巴实(Diane Barth)的专著《我理解你的感受》(I Know How You Feel)就是要揭示“友谊为女人带来的欢乐和心碎”。巴实从业多年,专门研究女性友谊的课题,此书归纳了她历年来与无数女性接触、交流、访谈的结果,回答了包括本文开头所列的很多常见问题。

 

在大部分美国民众心中,女人间的友谊与男人间的截然不同。女性朋友可以互相倾诉衷肠,交流深层的情感和思想。男性朋友在一起则更关注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女人在描述她们最要好的女性朋友时,也惯用“理解、支持、信任、联系、温暖、感同身受”等词汇。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小说、电视、电影、社交媒体常描述女人“一见钟情”,立马成为彼此的知音。实际上,此类“天作之合”通常只在年轻时发生,那时我们情感开放,容易信赖他人,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况越来越少见。心理学家将两个朋友形影不离,志向、兴趣、口味高度一致称为“双胞胎效应”(twinning),这是人们心理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年少时找到与自己思想、情感、态度相似的朋友能肯定个人身份,带来安全感。随着年龄增长,生活变化,两人将渐行渐远。“双胞胎朋友”关系的终结会带来失望,但能帮助我们最终成长为独立的个体。

 

的确,友谊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形态。二十多岁时我们寻找可以一起消磨时光的玩伴。年过而立,成家立业之际,工作中结识的朋友与校园里的朋友大不一样,因为大家都有事业、家庭的实际考虑。随着年岁渐长,我们对友谊的定义也更为宽泛,乐意结识更多来自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朋友,年龄差异不再成为友谊的阻力,但真正好友的数量也会逐年递减。

 

这些老生常谈的研究结论并不能涵盖女性友谊的各种复杂之处。此书的一大看点是为女性间的微妙关系提供了合理解释。比如,比起男性,女性更多回避、隐瞒相互之间的竞争。哪怕在恋爱关系中表现较为大胆,很多女人对自己的外表、工作成就却过于自谦,不愿在女朋友面前暴露自豪得意的心情。作者认为,这是因为传统的期待是女性要合作,不该竞争,不能因自夸而伤害他人的自尊。

 

另外,女性一旦闹翻,很难放下心结,轻装前行,而会“记仇一辈子”。有些科学家认为这是进化的余韵。史前社会男人负责狩猎,必须精诚合作,相互依靠,共同对抗自然,所以容易冰释前嫌。女人则负责看家,照顾孩子和老人,她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能轻易原谅冒犯过她们的人。此说是否有理姑且不论,但心理学家发现,记仇者通常自认为是无辜受害的弱者。这种自我定位让她们获得道德上的优越感,也能获得他人同情。有些人说话特别伤人,可能正因为她们感觉自尊受伤,地位危险,所以通过反击甚至主动出击来自我保护。她们的怒火掩盖了更深层的心理问题。

 

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并未将女性的友谊理想化,而是有一说一。如,当顺利解决矛盾属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 对问题避而不谈反而是保全友谊的最好选择。炒冷饭无济于事,反而会火上浇油。只要记得闹矛盾的朋友都是好人,但好人有时也会做错事。还有,如果觉得朋友在个人关系方面犯了大错,也不一定非得忠告对方。先要耐心倾听,理解对方的想法,其次要仔细反思自己的建议有何新意,对方是不是早就听腻,对解决问题有没有好处。有时妄议朋友的个人选择会适得其反。

 

女人间的友谊究竟该如何定义?作者说,女人通过交流“鸡毛蒜皮”建立情感的纽带。不要等到重大事件才开口,关注朋友的生活琐细正是女人表达关爱的最好方式。有了这样的交流,生活变得更简单、更深刻、也更丰富。好朋友,就是她的人生故事能引发你的兴趣,也对你的人生故事感兴趣的那个人。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