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美国的白人工人

13已有 4921 次阅读  2017-12-16 16:58

201611月初,特朗普在美国总统大选中爆冷胜出,让美国内外的“精英”震惊万分。时间过去了一年多,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呢?

 

美国加州大学法学院讲席教授威廉姆斯(Joan Williams)在新著《工人阶级白人》(White Working Class)中这样分析:克林顿之所以竞选失败,必须归咎于精英阶层对当今阶级关系的无知(cluelessness)。对工人阶级强调希拉里当选象征美国女人捅破了性别歧视中最厚实的“玻璃天花板” 等于对牛弹琴,因为男女平等在他们生活中的意义完全不同。白人女性更希望他们的工人丈夫或男友找到薪资优厚的工作,让她们不用忙了工作忙家庭,而可以当全职太太或仅需兼职工作。

 

去年大选后,作者在《哈佛商学评论》(Havard Business Review)上发表了长篇分析文章,称工人阶级和精英阶层的三观截然不同。与其斥责、鄙视“下等人”,精英应该尽快觉醒,意识到自己的阶级偏见并不比工人阶级的更正当、荣耀。一年以来,她收到许多读者评论,也扩大了访谈范围,最终出版了最新的修改版单行本。书中首先说明为什么要讨论阶级问题并界定研究对象,然后分十几章一个个纠正精英阶层对工人阶级的误解。最后,作者也提出了一些改变现状的建议。

 

谁组成了美国的工人阶级?作者认为“中产阶级”的概念太过模糊,年收入二万到二十万美元的都可自称中产。她则讨论收入真正处于“中段”的、占美国53%的人口。 2015年,这类家庭的年收入在四万一千到十三万一千美元之间,中间收入约七万五千美元。他们不是获取政府资助的“穷人”,但也不属于占美国人口的16.65%、有大学学历、中间收入为十七万三千美元的专业人士或管理阶层。所以,她将这些人称为“工人阶级”,以区别于“精英阶层”。

 

工人阶级为什么仇视穷人?他们都是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者吗?他们为什么不搬到容易找到工作的地方?为什么不换工作?为什么不上大学?为什么不督促孩子努力学习?为什么获得政府的资助还不感恩?

 

作者称,工人阶级的白人与精英或穷人相比,家庭结构、生活方式、道德标准与宗教信仰都大不一样。如,精英阶层强调在工作中要灵活机变,善于和不同人等打交道,建立广泛的人脉。工人阶级更强调自律负责,做好单调枯燥的工作。前者强调创意、改变,后者强调服从、稳定。劳心与劳力者泾渭分明,说到底是因为劳心者能发号施令,拥有更多机会。劳力者如敢于反抗,则恐怕会被炒鱿鱼。精英可以为事业自由搬迁,离乡背井甚至走出国门,工人阶级却因技能有限、资源有限、就业前景受限,必须依赖本地的家人、亲友帮助,没法说走就走。

 

正因为工人阶级不能从乏味的工作中获得精神、心灵上的满足和慰籍,他们更强调通过辛勤工作养家糊口、帮助亲友、照顾老人等“传统美德”,把宗教信仰视为道德准绳,并对那些“生活作风败坏”、“两面三刀”的精英嗤之以鼻。精英对事业的极度热衷,全力以赴在工人阶级看来不可思议,因为工人更偏重“家庭”和“社区”。因为生活中的限制,他们无法像精英阶层那样为孩子的教育投资大量金钱和时间,也无法指导孩子怎么培养进入上流社会、改变人生的技能,更无法提供相应的人脉。在他们心目中,大学教育不能保障光辉前途,只会把孩子教得忘本、自大。

 

精英更注重个人的才能(merit),工人阶级白人则强调德行(morality),所以他们对“占社会福利的便宜”、“懒惰成性”的穷人十分痛恨。同时,因为他们觉得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医生、律师、教师等专业人士的尊重,他们也痛恨精英阶层。但他们对富豪则十分艳羡。这一是因为他们和富豪缺乏直接接触,对富人的性格、生活一无所知,只将他们视为“成功人士”。二来,他们崇拜那些赚了大钱但似乎又保留了直爽、诚实的美德者,比如他们想象中的特朗普。

 

以上总结只适用于工人阶级中的白人,黑人等少数族裔的情况还得另说。今时今日为什么要关注工人阶级?美国总统大选爆冷,仇视移民的国粹主义浪潮席卷全球,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作者说,当没受过大学教育的美国人口的三分之二感到受忽视,当他们认定穷人、少数民族、女人、同性恋者抢走了他们的工作和资源,当他们觉得自己的道德标准得不到尊重,不平则鸣是必然的结果。美国工人阶级在二战中被尊重敬佩,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被日益讥笑、丑化,通俗文化将他们塑造为辛普森(Simpson)那样“粗鲁、无能、肥胖、笨拙的无脑酒鬼”。45-54之间的白人工人的死亡率在1993-2013二十年间不降反升,生活在贫民区的白人儿童越来越多,这些都火上浇油,进一步加深了工人阶级白人的危机感、疏离感和愤世嫉俗。

 

作者的结论犀利精到。可惜她长于分析问题,短于解决问题。她揭露了“精英阶层”的偏见和虚伪,但对如何改变当前阶级分化、阶级矛盾的现状却提不出多少切实有效的办法。也许,此书可被视为美国“精英阶层”的初步自省吧。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 思想 2017-12-16 20:02
    这表面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基本上可以说很空洞。本质上,精英们包括作者回避这样一个客观现实,就是西方福利主义是不可持续的。欧美日所有的主要发达国家都因为社会福利和庞大的军费开支而债台高筑。不能靠加重中上产的纳税负担来解决这样问题,因为纳税人的钱也是非常有限的。而民主党只是靠纳税中上产来补贴拉拢穷人,由此带来一些社会负担比如医保负担太重不知不觉一部分转嫁到文中的白人工人那里,因此造成他们痛恨民主党。
  • yurichan 2017-12-16 20:37
    如果说西方福利主义不可持续,那么为什么不见高福利的北欧国家有类似的问题?而且日本现在的问题不是高福利,而是经济上的低增长以及社会老龄化造成的。
  • 思想 2017-12-16 21:00
    我又不是这类问题专业人士。随便说说框架性结论就够了。具体细枝末节分析完全可以支持我的结论,尽管没有什么必要,福利让老人低收入的吃了,工薪阶层不堪税务重负,消费乏力,是西方的普遍现象。北欧资源丰富人口少,种族单一,当然可以逍遥一些。
  • 小马 2017-12-17 03:58
    起码开始重新认识到社会的普通民众的观点。。。。想到中国的东北,在现在这个经济决定一切的年代,东北人的失落和迷茫简直没有人关心,大家仅仅是忽视他们,然后一批青年逃离东北。。。美国的今天,也给我们的政府敲响了警钟。
  • lisayu 2017-12-17 07:09
    东北那嘎达,从胡锦涛开始,就开始往里面砸钱了,提了N个方案,都没能搞起来。不知道是当地领导人没能力,还是干预太晚了,导致人口外流太严重,留不住人(网上一大堆的东北网民,时不时地抱怨政府官僚,不办实事)。现在,貌似黑龙江的养老金是倒挂的,还是国库拨款维持。。。不过,近两年东北的旅游业,貌似有点盘活的样子,置于前景,还有待观察。
  • 颜小火 2017-12-18 07:33
    好久没有看社科书了,这个周六一定要去新华书店找本书看看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