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話佛93章 - 洪丕謨 - 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55)

2已有 7797 次阅读  2017-03-25 08:21   标签洪丕謨精品集  話佛93章 
 
          洪丕謨精品集:話佛93章 
 
            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续 ...
 
当年, 六祖慧能接受五祖宏忍法衣后, 为了远离上座神秀加害, 五祖嘱他:“自古传法, 气如悬丝。 若住此间, 有人害汝, 汝即须速去。”


  两月中间, 慧能遵嘱晓行夜宿地来到大庾岭 (在今江西、 广东交界处)时, 后面有好几百人追将上来, 欲夺法衣。 内中有个叫做惠明的僧人, 首先赶上慧能。 惠明原是四品将军, 为人性行粗恶。 慧能因见情况不妙, 就把法衣向石上一掷说: “此衣表信, 可力争耶 ?” 说罢, 躲进草丛。 哪知惠明追上拾起袈裟, 反而说道:“我特意从老远赶来求法, 不要其衣。” 慧能听他这么一说, 才放心从草丛里钻将出来, 和惠明一起坐到磐石上面。

  惠明作礼请求:“望行者为我说法。”

  慧能先让他屏息诸缘,勿生一念。

  好半天后, 慧能才说:“不思善, 不思恶, 正与么时, 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

  惠明经慧能一点拨, 立时大悟。 又问:“还更有密意否?”
 
 
慧能开示:“汝能返照, 密在汝边。”


  惠明经慧能 “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的点拨, 立时悟彻善也不思, 恶也不思, 正是禅家一念不生的境界。 这是因为:只有一念不生才是真心, 属于悟境; 一念才生就是妄心, 属于迷境。


  禅家悟到 “本来面目”, 就是悟到了本觉真心, 明心见性而入于佛境。  《圆悟心要》上卷说道:“参问之要在专一, 不强作为, 只守本分, 须脚跟有透脱处, 明见本来面目, 踏着本地风光。” “本来面目” 和 “本地风光” 原为一码事。 书中下卷还说: “若以利根勇猛身心, 直下顿休, 到一念不生之处, 即是本来面目。 所以古人道: 一念不生全体现。”


  有人问:“如何得见本来面目?”

  禅师回答:“不劳悬古镜, 天晓鸡自鸣。”

  “悬古镜” 是有所作为, 有所作念; 鸡自鸣是 “直下顿休”, “无功用行”, 一任自然。
 
 
禅家这种对于明心见性, 本来面目追求的智慧, 实亦启示后人, 一个人的天真之性, 其实到老常在, 不加改变。 苏东坡的 《老人行》一诗中说: “一任秋霜换鬓毛, 本来面目常如故。” 身体虽然渐渐衰朽, 可天真的旷达情趣, 却依然常驻, 活泼泼地。


  后来, 宋明理学家陆九渊、 王阳明又由此启发开去, 主张通过 “明心” 这一内省功夫, 达于见性识理的境地。 可见宋明理学受启于佛学的明显思想轨迹。


  在整个封建社会中, 士大夫伦理观念, 以及文章经济, 充满了庸俗的功利思想。 生活在这种环境里, 如要不被尘埃所蒙, 自然非得明心见性, 具有真知灼见不可。

 

《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五回, 且说宝玉那日见了甄宝玉之父, 知道甄宝玉来京,  朝夕盼望,  今儿见面,  原想得一知己,  岂料谈了半天,  冰炭不投, 闷闷地回到房里, 不说不笑, 只管发怔。 宝钗便问:“那甄宝玉果然像你吗? ”

  宝玉道:“相貌倒还一样, 不过从言谈看, 也不过是个禄蠹罢了。”
 
 
宝钗道:“你又编派人家了。”

宝玉直揭: “他谈了个半天, 也没有明心见性之谈, 不过说些文章经济, 又说什么为忠为孝, 这种人还不是禄蠹吗?  可惜他也生了这样一个
相貌。 我想如今有了他, 我竟要连这个相貌都不要了。”

  贾宝玉借明心见性, 晓示真知灼见, 这才是作者入木三分的如椽大笔, 经世文章。

在当今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里, 我们不妨借鉴 “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之智, 时时提醒自己, 量力而行, 不使自己的清净本性, 为五光十色的商品经济所迷所染所缚, 那就自然优哉游哉, 入于精神上的自由王国了。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