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儒林外史读后感

4已有 1585 次阅读  2021-06-15 20:27
中学只学过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当时考大学是要考理工,对语文兴趣不大,心想,可怜的范进,老丈人胡屠户是个势利人,谁都看得出来。真不知道老师能分析出个什么所以然来。
百度上对儒林外史的介绍有这样一段话:“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还好,这没有直接说小说是反封建的,但是,共产党统治下一切都是政治,通常他们会说这种小说是鞭笞封建官僚制度。

实际上小说叫做儒林外史,因为那时读书就是为了做官,但是能做官的人毕竟是少数,那么那些没有当官的儒生是吴敬梓的主要描述对象,他们的经历也算是一种历史,但是又不可能像屈原那样被司马迁放入正史,如此就有了儒林外史。

这部小说是非常写实的,研究一下他们那个时代的的读书与科举,可以说他们没有什么想像力,所以小说自然更写实一些,可以说他把自己与别人的故事改编一下,便可以写成这部小说。这有些类似于法国的一种小说,叫做钥匙小说,小说中的人物是真实生活中的人物,改一下名字,经过一些文学加工便成了小说。

以前我们看到这种小说,会认为很多故事纯属虚构,可是现在不会这样认为。因为坑蒙拐骗,混吃混喝,敲诈勒索, 枪手代考,当今中国特别盛行。并且,看沈复写的“浮生六记”,这是描述自己的生活,他的生活比儒林外史描写的故事都凄惨,他妻子为沈复弟弟借钱做担保,引起家庭纠纷,夫妻被父亲赶出家门。沈复不记取教训,帮朋友跟邻居商人借钱做担保,借50金(50两银子),“朋友”跑掉了,商人要钱,沈复这个酸腐书生,全部家当变卖也凑不出50金,找父亲去想办法,父亲大怒,意思怎么跟这样下三滥的人来往,父亲没有帮忙。他的妻弟和岳母先后死去,大概是得肺结核,他的妻子也得了肺结核,病了八年,大约四十岁死了。他们夫妻都不算会过日子的人物,妻子芸重病,也没有什么依靠,芸儿时的女朋友邀请他们去无锡,他们就这样自己去了,把女儿草草嫁给亲戚家,只有13岁,儿子更小,托人照顾。如此别离,芸就再也没有看到孩子。后来,沈复的一个朋友到四川当官,他跟去做幕僚,跟儿子做别,儿子哭了,未久,女儿来信告知弟弟夭折。
沈复的事是发生在“乾隆盛世”,他好歹还有机会到这里那里做幕僚,而儒林外史里的书生,如果没有中举当官,连幕僚都当不上。当然,幕僚,或者师爷,只是当官的奴才,帮助算账处理官司事务。

范进中了进士之后,当了山东学道,算是评判考生文章的官吧。他的恩人周老师让他关照一下他以前的一个学生叫做荀玫的。结果范进没有找到荀玫的考卷,晚上吃饭,一个少年幕客(幕僚)蘧景玉说道:“老先生这件事倒合了一件故事。数年前有一位老先生点了四川学差,在何景明先生寓处吃酒,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这位老先生记在心里,到后典了三年学差回来,再会见何老先生,说:‘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知这荀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拨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
即是说,范进也不知道苏轼。这确有可能,因为八股文的考题范围是四书。

不管怎样,从儒林外史确实可以看出,这种科举制选拔出来的官员迂腐无能。那么当今中国是不是更好一些呢?也许只是好一点点,当今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党的四书。

儒林外史没有写什么爱情故事。我注意到吴敬梓介绍南京的教坊司,是说明朝推翻元朝,把前朝官员的妻女抓来当妓女。这让我想起前几年有个什么表演团体,叫做十二教坊司。
不过,网络上介绍的教坊司的一些人物却很有趣,下面摘来介绍董小宛和柳如是的文字。弥补一下儒林外史全是男书生的不足,可以看出,女性那时无法考取功名,有条件的就学学诗词。董小宛和柳如是出身于极其优越的家庭才能颇识诗书,可是连她们也沦为妓女,可见,儒林外史的故事绝非虚言。

秦淮八艳指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伎。秦淮八艳的名号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其中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六人,后人又加入了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秦淮八艳,又称“金陵八艳”。

董小宛

董小宛(公元1624年~公元1651年),名白,字小宛,号青莲,江苏苏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
董小宛出生于苏州城内的“董家绣庄”。“董家绣庄”小有名气,因活计精细,生意一直十分兴隆。
董家是苏绣世家,到董小宛这一代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刺绣虽属于工艺制造业,但接近绘画艺术,故而董家颇有几分书香气息。
董母白氏是秀才的独生女,受其父教熏,颇识诗书。董小宛幼时模样俊秀,聪明灵慧,父母视如至宝,教她诗文书画、针线女红。
董小宛十三岁时,父患病身亡。董母白氏为免伤怀,在半塘河滨筑一幽室,携女隐居。
明末,朝廷腐败,天下离乱,董母白氏欲关闭绣庄,收回资金,以备不时逃难之需。谁知一算帐,竟外欠上千两银子。明知伙计捣鬼,董母白氏又从着手,一气而病。从此,生活的重担压到了十五岁的董小宛身上。
庞大的债务加之母亲的医药费,董小宛无力支付,无奈,她只好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改名小宛,董小宛一名遂散播人间。
董小宛容貌秀丽、超尘脱俗,很快就在秦淮河出了名,并赢得了一些名人雅士的欣赏。董小宛孤芳自赏,自怜自爱,影响了鸨母的进账,因不堪其嘲热讽,她一怒离开南京,回到苏州。回家之后,母病待医,负债需偿,董小宛无力应付,只得将自己卖到半塘的妓院。
在半塘,董小宛依然抱定不卖身的初衷。她受客人之邀,游太湖、登黄山、泛舟西湖,一去就是十天半月。
董小宛在名流宴集间,听人讲说复社中有一位很有气节且风流自好的才子冒辟疆。冒辟疆也从方以智处听说秦淮佳丽之中有位才色双绝的董小宛。

二十九岁的冒辟疆往南京乡试(考举人)时,特意造访董小宛,不料她已负气离开秦淮河。乡试落选,冒辟疆往苏州闲游。得知董小宛在半塘待客,他又专程拜会,不巧董小宛受人之邀,已往太湖。

最后,所幸冒辟疆娶到了董小宛。

柳如是
崇祯十二年(1639年)冬,钱谦益(大官)到访杭州。在名妓草衣道人王微处,他读到了同为名妓的秦淮八艳之一柳隐(字如是)所写的《西湖八绝句》,对其中“垂杨小院绣帘东,莺阁残枝未相逢。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特别是“桃花得气美人中”一句赞叹不已,遂邀请柳如是同游西湖。

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十一月,柳如是女扮男装,以“柳儒士”之名到常熟虞山半野堂拜访钱谦益,作诗称赞钱说:“声名真似汉扶风,妙理玄规更不同。一室茶香开澹暗,千行墨妙破冥蒙。竺西瓶拂因缘在,江左风流物论雄。今日沾沾诚御李,东山葱岭莫辞从。”将钱谦益比作东汉的马融、李膺和东晋的谢安,并流露出对钱的爱慕,希望能结成姻缘。钱谦益次韵回赠:“文君放诞想流风,脸际眉间讶许同。枉自梦刀思燕婉,还将抟土问鸿蒙。沾花丈室何曾染?折柳章台也自雄。但似王昌消息好,履箱擎了便相从。”将柳如是比作卓文君、薛涛,还借用章台柳的典故表示了对柳如是身世的理解,最后做出了“履箱擎了便相从”的急切回应。后钱谦益专门刻《东山酬和集》以记,并尊称柳如是为“河东君”。

这次会面之后,钱谦益命人连夜新建房屋,10天后落成,依佛经“如是我闻”之意定名为“我闻室”。十二月初二日,钱谦益迎柳如入我闻室落成。当晚,钱谦益在半野堂举行寒夕文宴,柳如是及当地的名士程嘉燧、徐锡允等人参加。钱谦益作诗邀约柳如是:“清樽细雨不知愁,鹤引遥空凤下楼。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柳如是回应称:“谁家乐府唱无愁,望断浮云西北楼。汉珮敢同神女赠,越歌聊感鄂君舟。春前柳欲窥青眼,雪里山应想白头。莫为卢家怨银汉,年年河水向东流。”陈寅恪根据徐锡允的诗考证认为,柳如是在席间“豪饮”,而且“放诞风流之活泼举动,殊有逾越当日闺阁常规者。”59岁的钱谦益与23岁的柳如是从当天开始同居。这一晚的文宴“乃牧斋一生最得意、又最难忘之事”,直到临终前追忆此景时,钱谦益还说:“老夫聊为秉烛游,青春浑似在红楼。买回世上千金笑,送尽平生百岁犹。”。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钱谦益与柳如是共同赴苏州、嘉兴游览,后二人相别,柳如是作《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一诗。六月初七日,钱谦益在松江作《催妆词》8首,以匹嫡之礼迎娶名妓柳如是,二人正式结缡于芙蓉舫中。但致非议四起,婚礼中的船被扔进了许多瓦石,甚至有士大夫攻击说钱谦益此举“亵朝廷之名器,伤士人大夫之体统”,但钱谦益仍“怡然自得”。婚后夫妻感情和睦,时常讨论日益孔棘的国事,并屡有诗文唱和。钱谦益的诗作“气骨苍峻,虬松百尺”,柳如是不及,但是柳如是的作品却“幽艳秀发,如芙蓉秋水,自然娟媚”,即便是钱谦益“亦逊之”,二人“旗鼓各建,闺阁之间隐若敌国云”。是年十一月,钱谦益与柳如是同游镇江、苏州,拜谒了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及其妻梁红玉的坟墓。
钱谦益病殁之后,族绅钱朝鼎主使钱谦光、钱曾,向柳如是索取债务白银3000两,威逼甚急,柳如是不能偿付。同年六月二十八日,即钱谦益卒后34天,柳如是自缢身亡,得年四七。

6/15/2021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